在很多人眼里,政府已经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了住房保障,已经体现了政府的保障责任,然而,香港政府相关举措却表明,改善民生永远没有止境。
香港政府将为香港房屋委员会和香港房屋协会的公共租住房屋租户代缴今年8月及9月的全部或部分租金,惠及约74万个租户。截至2012年3月31日,香港约有210万人(占人口的30%)居住于租住公屋单位,而租住公屋单位的数目则约为760600个。这意味着97.2%的公屋租户得到资助。(7月22日《南方都市报》)
据笔者所知,在香港实行了50多年的公屋制度,被认为是亚洲仅次于新加坡、最健全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在房价昂贵的香港,公屋无疑是香港中低收入群体的“避风港”。从这篇报道来看,香港约有30%的人口租住在公屋,而之前相关资料却显示约有一半香港人住在公屋。可以说,相比香港的公屋覆盖率,目前我国内地城市的保障房覆盖率明显偏低。
相关报道披露:“十二五”期间我国内地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将达到20%。最终能否达到这个覆盖率,还是一个未知数。即使达到20%,考虑到有人钻了政策漏洞,不少保障房被不符合保障条件的人员占有、居住,真正被保障的中低收入者范围其实很有限。反观香港,在现有公屋高覆盖率的基础上,今年初香港政府又宣布港府5年内将提供10万公屋。
也就是说,仅住房保障而言,香港政府不仅在过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现在还在打造“民生升级版”:一方面体现在公屋数量还要大幅增长,另一方面体现在香港政府目前要为74万个公屋租户代缴房屋租金。在很多人眼里,政府已经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了住房保障,已经体现了政府的保障责任,然而,香港政府相关举措却表明,改善民生永远没有止境。
香港这次为公屋租户缴租,即使放眼全球恐怕都很罕见,在内地城市目前也看不到这样的惠民举措。尽管为租户缴租与香港特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水平有关,但笔者还是坚信一点,这与香港重视住房保障的传统有很大关系,因为香港公屋制度已经坚守了50多年。而内地发展保障房大概只有十几年时间,真正大规模掀起保障房建设是从2007年才开始。
显然,目前指望内地城市像香港政府一样为内地保障房租户缴租不太可能,只能寄希望向香港学习两点:一是在高房价背景下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应力度,把保障房覆盖率提升到一个合理的水平。目前的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保障房覆盖率普遍偏低。二是严格执行保障房分配制度,让有限的保障房源去保障最该保障的人群。我们很少听到香港公屋出现分配丑闻,而内地则不少。
在笔者看来,香港政府为74万公屋租户缴租至少说明三个问题:其一,政府时刻关心公屋租户生活负担。据悉,香港为公屋租户缴租的目的是,以协助市民应付当前的生活压力。显然,内地的公租房、廉租房住户同样也会面临生活压力,虽然内地城市目前不能像香港一样为保障房租户缴租,但希望内地城市能把租金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因为不少公租房被冷落的原因是位置太偏、租金太高。
其二,政府对中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需要不断升级。也就是说,政府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了保障房,并不等于政府的责任就完全尽到了,在提供保障房的基础上还可以为保障房租户缴租。进而言之,香港政府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了“双保障”,既提供公屋保障,又提供租金保障。如此,就能免除公屋住户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其三,说明香港政府始终继承了住房保障的优良传统。不管香港政府换届多少次,但公屋制度一直继承并延续下来,而且还不断发扬光大。这说明香港公屋制度已经渗透到整个香港社会的血液中,香港政府是公屋制度忠实的坚守者和落实者。这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