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洪泉
昨天,香港大学公布了2013年内地招生情况,在录取的学生中,有16位全国各省市区的高考状元。(7月11日京华时报)
内地学生被香港招走,不占用大陆的教育资源,按道理说应该是个好事才对,完全没有必要纠结太多。相反,如果美国、英国、欧洲的大学都来招收中国的孩子,不是更好吗?
16位高考状元选择了香港大学,是一个择优的动向,给本国所谓名牌大学敲响了警钟:如果不提升学校品位,就不会有优秀的学生到你这里就读。从这个角度看,香港大学就是中国高校教育的一条鲶鱼,必定能搅动高校改革发展之潮。
反对状元被香港大学招走的人,往往认为孩子去了香港读书,就不回来了,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其实,人才是不是流失,和国家的政策、贫富多少有点关系,但是不大。试想,在抗日时期,延安是多么的贫苦,而为什么又有那么多大学生投笔从戎去延安?解放后,为什么有那么多像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冒死回国呢?
事实上,即便不是去香港和外国学习,很多北大清华培养的学生,不照样学成后去了外国发展?是否在国内发展,跟一个人的世界观、民族观不无关系。
一言之,只要有一颗中国心,无论去哪里求学,都会回到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支持民族建设。站在这个角度考虑,你就会发现,香港大学撷走16位高考状元,让这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本身就是件好事。(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