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买房?好主意
姚小姐原本要到手的佣金就如此飞走了。实际上,与香港当地房地产市场交易下降形成明显对比的是,海外房地产交易热情不减。
这也是海外地产商纷至沓来到香港进行房地产项目路演的原因——在内地限购以及香港重税的背景下,来自内地和香港的资金都在寻找新的投资标的。
一名已在香港生活十几年的外资投行中国区主席曾告诉本报记者,香港楼市起起落落,如今已经到了“租比买更安全”的时期。
“全世界有那么多被低估的房产可以投资,为什么要选择香港?”他说。
瑞士信贷的明星分析师陶冬更在两年前公开表示不再买港楼,并称自己在去年9月出售了其在香港的物业。同时,他还在公开场合多次鼓励中国投资者到海外投资。
当然,中国买家投资海外房地产并不稀奇。有关机构发布的《2012中国购房者海外购房趋势报告》显示,由于接受投资移民,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一直长居中国购房者海外购房意向国家前三名。
在深圳担任投资移民顾问的刘沙沙告诉本报记者,有不少计划投资移民到香港的客户,最后都选择了北美。
孙莉(化名)在香港金融界打拼,已退休的父母则在深圳生活,他们刚在美国西北部买了一套房子。“香港房子太贵,涨价空间太小。”孙莉告诉本报记者,“美国买房主要是考虑资产分配,父母在国内已经有好几套房子,以后就可以一半时间在国内一半(时间)在美国了。”
香港本地人May则告诉本报记者,她和她丈夫打算到泰国退休,对一个位于普吉岛的房产项目很感兴趣。Chutrakul所在的公司正是这个项目的开发商,该公司称,泰国对中国内地买房者来说仍是非主流之选,但内地买家投资曼谷的数量已有明显增长,如今当地房地产10%的海外买家来自中国内地,三年前只有3%。
除了私人投资住宅外,商业地产成为新宠。根据全球房地产调研公司Real Capital Analytics的数据,过去一年共有40.9亿美元离开香港,在世界各地购买了29个商业物业,每宗交易涉及至少250万美元,投资总额同比增加了近九成。
中原地产研究部高级联席董事黄良升告诉本报记者,香港有很多传统基金是由家族设立,并以有限公司形式成立,在资产配置上对购买物业收租有很大需求。但在特区政府双重税收的威力下,这些买家也都纷纷选择到海外购买物业。
想要抄底欧债危机的中国投资者不少。上述调研公司数据显示,今年至今已有22亿欧元来自中国内地买家的资金投资欧洲房地产,超过去年全年的20亿欧元。而伦敦最受内地买家欢迎,占过去五年来投资欧洲资金的八成。
这样的发展势头也让来自德国的弗鲁赫特(Robert Fruechtl)看到了商机,他曾经是一名银行家,如今在香港开设咨询公司提供德国置业的咨询服务。“投资德国的中国买家还是太少了。”他向本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