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正试图通过一系列软件配套为硬件提供“驱动程序”。如成立琶洲会展经济促进会,利用区科技产业基地琶洲园区物业改造建设琶洲会展企业孵化基地,琶洲会展产业孵化基地(启盛园区)启动建设,10多家企业签约入驻。下一步,海珠区还将开通琶洲会展经济门户网站和“琶洲会展”服务热线,完善琶洲地区会展信息收集、处理、发布机制,加大对琶洲地区会展业的宣传,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并逐步拓展网上招商、招展功能。
■专家访谈
会展业不能“只展不商”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
南方日报:广州提出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目标,其中,会展业是一项重要的抓手,也是广州的优势。但近年来,广州会展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却渐渐失去了比较优势。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广州的会展业国际化、专业化程度都显得不足,对商贸业的拉动力也有些疲软,您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王先庆:就全国而言,随着全国各主要城市纷纷把会展业作为重要产业进行发展以来,一批新的会展品牌迅速崛起,例如厦门、南宁、深圳、长沙等都有一批大展名展,而北京上海更不断向世界知名的会展城市迈进。然而,作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的影响力却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影响力下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广州没有形成会展商贸产业链,没有对会展和商贸以及周边服务产业进行有效地融合。二是广州会展业转型升级太慢,会展更多的是展,而没有对其综合效益进行挖掘,也没有提升广交会的品牌。在广交会上,只有谈生意,没有做生意,会展的价值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会展业本质上是促进商贸流通业繁荣的一种商业服务业,由于广州会展业是在传统计划体制下产生的广交会带动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它的商业服务业的性质一直被抽象和模糊掉了,变成了一种政府功能和服务于生产的工具。正是由于对会展业的战略定位和经营理念不清,导致广州至今没有明确的会展业发展战略和操作思路,进而也没有对广交会与广州商业及城市经济的联动效应的真实状态,进行系统描述和深入分析。同时,对广州如何建立会展城市所具有的优势弱势,和建立会展新品牌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也缺少科学有效的研究。
南方日报:广州会展业如何进行转型升级?
王先庆:从现有广州市城市规划来看,政府规划缺少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以及物流走向的深入思考,对会展业所依托的商贸流通空间缺少有效的布局和必要的考虑。比如,明明已经确定琶洲作为会展中心的地址,但在规划上却极少有中长期的商贸业的配套。配套的却大量是住宅及一些与会展业关联度不大的设施,尤其是整个新港中路沿线更没有及时调整规划,布局相应的各类商贸配套设施,如大型的购物广场、常年性的批发性展场等,以衬托会展业的氛围和营造会展业所需要的商业人气,避免会展中心成为一个商业孤岛和会议场所。
政府相关部门及利益团体普遍关注短期利益而缺少对长期品牌价值提升的考虑。目前的广交会,政府关切的主要是参展商的数量成交额等一些所谓硬指标,而很少将它真正作为一个品牌进行包装策划推广营销。可以说,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制约了广州会展业的发展,如果这一产权问题不能得到及早解决,那么在不久的将来甚至有可能葬送这一中国会展业的标志性品牌。如何将新的琶洲会展中心融入现代品牌建设,即如何从一个大的城市房地产项目变成一个真正的现代会展中心,并形成适应于会展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和空间布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广交会要着力打造品牌,成立股份公司,甚至可以上市融资,逐步并购广州的其他会展中心,进行品牌整体运营,发展成熟之后,还可以进行品牌输出,到国内其他城市甚至海外(如非洲)去举办展会。
总策划:王垂林 姚燕永
策划统筹:姜玉龙 谭亦芳 郑佳欣